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香港書展佛學講座 信心.願力.念佛—解鎖西方淨土之鑰

佛學講座

字級

香港書展佛學講座 信心.願力.念佛—解鎖西方淨土之鑰

【人間社 李彩碧 香港報導】 2025-07-21
漢傳佛教以彌陀淨土信仰最為盛行。淨土爲大乘佛敎的重要特色,主張眾生皆有成佛潛能,透過修行六波羅蜜,最終可成就佛果。香港佛光道場7月19日於香港書展場地的會議室舉行佛學講座,主題為「信心.願力.念佛—解鎖西方淨土之鑰」。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擔任主持人,與談人有道場監寺覺毓法師、覺正法師、妙松法師、如願法師、有安法師、知祥法師、知瑄法師。逾300人出席講座,氣氛熱烈。法師們解讀淨土法門,從信心的建立、願力的發起,到專注念佛的修行方法,帶領大眾開啟通往西方淨土之門。

永富法師開宗明義,修行重在體證與實踐,才能真正受益。念佛具足六度波羅蜜。「信、願、行」為淨土三資糧,需確切理解淨土三經以生正「信」;「願」要放下生命中的束縛與情感糾纏,並具備明確目標;「行」要具體展現。

在念佛修持方面,永富法師指出,念佛方法雖多,皆不離「轉念」與「提起正念」的原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也曾指出,不同心境也能有不同的念佛修持方法。念佛分為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念佛,最高境界是無相念佛。

覺毓法師指出,許多人誤解念佛法門缺乏義理,屬文化層次較低的修持,而且人還沒有死,何需念佛求往生。實際上,淨土法門涵攝佛法要義,現世便可體驗其利益。五濁惡世充滿矛盾,淨土法門以信心為本,包容一切。念佛三昧,心得清涼,雖矛盾猶在,然內心安穩。

覺正法師講述念佛的利益,既可化解不安和焦慮的情緒,也訓練專注力。每天保持沉穏的心,清晰覺知每個動作,減少疏漏或遺忘細節。

妙松法師提出,念佛的重複語言不僅加強專注力,還能形成「思維壟斷模式」(即截斷雜念),有效阻斷負面情緒的干擾。透過念佛培養正念,提升對逆境的應對能力。

如願法師述說淨土法門的精要,在人間易受干擾而退轉。淨土三經為行者提供依據和禪觀方法,使其得以帶業往生西方淨土,得不退轉,最終花開見佛,成就菩提。

有安法師建議,善用零碎時間念佛,使佛號常存心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以「如子憶母」為喻,說明念佛若至誠無疑,就能「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知祥法師認為,妄想如同天上的浮雲,念佛猶如清風,能將浮雲吹散,使心境重歸澄明。念佛心態要調整,心正則行穏。活在當下是一種需要不斷練習的修行。

知瑄法師確定西方淨土為未來生命的歸依處,與諸上善人共聚一處。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每一願都是為了成就眾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信受奉行。

永富法師總結,淨土法門積極入世,如星雲大師所言「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和蕅益大師所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開啟通往西方極樂世界大門是正向抉擇,具足「現世能安心、生命有目標、有信心未來一定成佛」三大利益。

最後總住持與眾法師帶領大眾念佛回向。李芷樺透露,過去曾發願往生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聆聽了法師們的分享,不僅解開了學佛的疑惑,更對淨土法門有了新的理解與領悟。劉以俞今年五月皈依受戒,坦言念佛令內心更平靜,增加智慧面對日常生活的矛盾,總住持的開示令她更堅定念佛法門的信心。陳育禎認為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位法師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分享對西方淨土的認識,從疑惑到深信,引起她的共鳴。
12345678910第1 / 200頁
追蹤我們